中國手機出海:打破外企專利墻是關鍵
發布時間:2014-11-03 來源:騰訊科技 梁辰
專利技術正成為中國手機公司開拓海外市場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
上周,聯想集團高層毫不掩飾因收購摩托羅亞移動帶來的欣喜。聯想移動業務集團中國手機業務總經理張暉透露,聯想將迅速進入北美和東歐等成熟市場。
伴隨聯想吹響進軍號角的是,其以29.1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而獲得的專利資產。收購完成后,聯想的專利池中增加了2000項專利,并且有來2.1萬項來自谷歌(微博)的交叉授權專利可以使用。張暉表示,這將有利于其在進入成熟市場時得到專利的保護。
事實上,聯想今年在專利領域頻頻出手。3月,聯想以1億美元收購專利組織Unwired Planet持有的21項專利,包括3G、LTE專利以及其它重要移動專利,并同時獲得2500項專利的交叉授權;4月,聯想收購了NEC在全球多個國家申請的超過3800項專利組合,涉及專利技術已廣泛用于智能手機的生產制造。
與中興華為在通信領域已積累了大量專利不同,聯想這樣從PC起家的廠商通過收購可以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專利,以此來降低未來專利侵權訴訟的風險,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其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為其進軍全球市場提前布局。
但是,IHS 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向騰訊科技指出,聯想收購的并非摩托羅拉的核心專利。這意味著,聯想雖然可以借力谷歌避開短期內的市場專利糾紛,但從長遠布局來看,仍需要增加自身在通信等核心領域的專利儲備。
對國內智能手機廠商來說,目前在構建專利儲備上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如Nubia和榮耀,其背靠母公司的支持,在移動通信領域已有較多的專利積累,并開始利用規則建立知識產權防控體系;其二,如聯想和TCL通訊,通過購買等方式,迅速擴大自身專利儲備;其三,如小米等廠商,在專利上仍以外觀設計為主,涉及通信領域核心技術較少。
目前,小米等缺乏通信專利的新興手機廠商之所以能夠以低價格撬動市場,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高通對中興華為等老牌公司的反向專利授權。簡單來說,就是高通與中興華為進行專利交叉授權時,要求使用這一條款,使得高通的合作伙伴使用相關專利時無需向后者付費。
不過,隨著中國政府對高通反壟斷調查逐漸接近尾聲,一旦取消專利反授權,小米等廠商或因基礎通信專利的缺失,造成成本增加。
最近一次小米被警告專利風險是因為蘋果設計總監在一次媒體峰會上明確向小米表達了不滿。該設計總監控訴小米稱,“這不是致敬,這就是抄襲”。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對此曾撰文提醒小米應及早布局,并稱蘋果的重視可能是一個“定時炸彈”。
騰訊科技查詢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發現,截至2014年11月1日,可查到的、申請人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專利共有1309項。從內容上來看,其大多為用戶使用功能上的優化,而非通信專利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申請的海外專利涉及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但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米在申請專利時,通常借由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進行。但是,PCT并不具備專利授權,只是一種簡化申請專利保護的方法。
另一個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知名度的手機公司一加科技,沒有回應騰訊科技提出的相關問題。不過,其全球主管Carl Pei曾對外表示:“許多人不知道我們是中國企業,這一點是很有益處的。”
(責任編輯:趙茁)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