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業轉型升級:知識產權保護至關重要
發布時間:2014-01-25
“我們成立陶瓷企業知識產權維權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呼吁更多的企業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近日,伴隨著景德鎮市鵬飛建陶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鵬飛建陶)知識產權維權中心成立,標志著我國首個民營陶瓷企業知識產權維權中心誕生。鵬飛建陶知識產權維權中心主任吳健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知識產權保護無論對于企業還是陶瓷產業發展都是舉足輕重的。
“陶瓷企業知識產權維權中心將有助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及管理能力的提升,為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可資借鑒的范本。”業內專家認為,這是民營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提升的一個具體體現。
保護贏得效益
“就現階段民營陶瓷企業的發展來看,保護知識產權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吳健向記者介紹,鵬飛建陶成立13年來一直重視創新與知識產權,鵬飛建陶的技術研發中心是江西省建陶行業唯一一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近年來,鵬飛建陶研發人員致力于挖掘千年陶瓷文化,繼承了景德鎮傳統半刀泥浮雕技藝,通過浮雕、模具和沉釉技術成功研發“浮雕凹凸木紋磚”系列產品,并進行了版權登記予以保護。700×700mm鉑金木紋瓷磚一經推向市場,立即供不應求。該系列產品于2013年榮獲第七屆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獎賽技藝創新獎。
“創新是有代價的,而侵權成本卻很低廉,我們1件專利產品的研發花費約為3700余萬元,個別企業見利忘義,擅自復制我們的產品,嚴重侵犯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對于侵權現象,吳健十分氣憤。2013年8月和10月,鵬飛建陶在發現市場有侵權仿冒行為后,立即通過行政渠道與司法渠道雙管齊下,打擊侵權,有效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市場競爭的實踐中,我們感到非常有必要成立企業知識產權維權中心,集中力量,在知識產權行政部門與司法部門指導和支持下,加大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力度,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的創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建立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吳健強調,知識產權保護與企業的立足與發展息息相關。
對于陶瓷產業來說,侵犯知識產權現象時有發生。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的生產工藝相對簡單,產品樣式不多,利潤較為豐厚,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滋生侵權行為的土壤。“只有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實現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曹新明教授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維權意識的提高是一件好事。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上,一方面要加大行政和司法保護力度,用嚴厲打擊的態勢和長效機制的建設保護創新主體和市場秩序,另一方面要從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上找出路,努力提高生產工藝水平和效率,不斷提升質量,讓侵權者望而卻步。
保護促進發展
近年來,我國陶瓷產業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產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年產值超過7000億元,行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集群化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不時出現,制約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很多企業都開始通過運用知識產權保護來捍衛自身的創新成果和合法權益。
“我們自主研發的高檔陶瓷材料,擁有5件中國發明專利,是打破國外壟斷的新技術。”“一種連續制備鈦酸鋇粉體的工藝”專利發明人、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瓷公司)總經理張兵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國內外市場如今對高檔陶瓷材料的要求高,產品價格高、利潤高,因此,只有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才能涌現更多的創新成果,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國瓷公司的“一種連續制備鈦酸鋇粉體的工藝”發明專利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美國、日本企業的技術壟斷,其中采取該專利生產的60納米鈦酸鋇產品為國際首創,已出口至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該專利產品已累計實現產值超過10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這是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成果。”張兵坦言。
“為加強我國陶瓷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近年來主管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2013年3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版權局共同出臺了《關于加強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要加強保護,促進創新,鼓勵對創新成果依法及時保護,較大幅度地提高陶瓷領域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為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統計表明,10年前,我國陶瓷產品由于技術含量不足,出口只能走低端市場。當時,英國、日本的陶瓷產品平均單件創匯2.24美元,而我國陶瓷產品平均單件創匯僅0.22美元,只有近1/10。如今,我國的高檔陶瓷產品與國外產品幾乎不相上下,業界不少企業反映,這是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成果。
“要用知識產權競爭未來,良好的保護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曹新明強調,要實現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加強陶瓷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 (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 實習記者 孟家瑋)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