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是科技型創新企業的發展之魂
發布時間:2013-03-15 來源:知識產權報
3月9日,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仁創集團)董事長秦升益的房間內,這位被媒體稱為能“點沙成金”的發明人興奮地向本報記者展示了他的最新發明:盛滿水卻能夠用嘴隔著側壁吹出氣泡的“會呼吸”的花盆,用它種花種菜保水又保肥;在表面倒上滿滿一杯水后幾秒鐘內就能夠下滲的透水地磚,用它鋪路不僅能夠防止積水,雨水滲到地下后還能夠補充地下水,提升水的循環利用價值。
秦升益是我國最早一批的專利權人之一,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提交專利申請。80年代初,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了“沙產業”的重要論述,構想在沙漠戈壁以技術進步為依托,發展農林生產,形成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高效能的產業體系。在錢老科學精神的鼓舞和沙產業構想的啟發下,秦升益通過自主創新,先后開發出了300多項原創性發明并提交了專利申請,依靠自主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開創出以用沙為標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我提出了一些針對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建議,這是通過我自己的實踐總結出的一些經驗,我認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應加大對知識產權的立體保護。”秦升益說,“所謂立體保護,一方面是指圍繞企業的核心技術應在獲得基礎性的發明專利的基礎上,在外圍技術層面積極進行專利布局,不要忽視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兩種專利類型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指圍繞一項技術、一件產品,要在專利保護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商標注冊、著作權登記、商業秘密保護等多種知識產權保護手段。”
因為視知識產權為科技型創新企業的發展之“魂”,所以秦升益也格外看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不斷優化。他表示,自我國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以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建設工作為科技型創新企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特別是有關部門在加強執法的同時,更加著力引導創新主體提升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推動了經濟社會蓬勃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秦升益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而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目前所暴露出的問題和應對之策,秦升益認為,科技型創新企業經常會遇到因為員工流失帶走技術成果而造成的技術秘密侵權、專利侵權等情況,無論訴諸公堂或依靠行政執法,均存在取證難、時間長、成本高、賠償低和執行難的問題。為此,秦升益建議,我國應著重提高知識產權執法保護效能,有效利用執法資源,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特派記者 崔靜思)
(責任編輯:流年)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