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踏破"限鞋令"
6年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但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康鞋業)維權的決心卻從未改變。今年11月18日,奧康公司收到歐盟高等法院下達的判決書,最終裁定歐盟初級法院在審理奧康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上,個別法律條款使用不當,欠缺公正,判決奧康鞋業最終勝訴。此舉標志著奧康鞋業歷時6年的反傾銷“拉鋸戰”以勝利告終。6年時間,奧康鞋業不斷加大創新力度,有效提升知識產權能力,不僅贏得了官司,更贏得了尊嚴。
堅持創新不放棄
2006年10月起,歐盟對中國進口的皮鞋統一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同年10月23日,奧康鞋業等5家中國鞋企認為歐盟委員會在調查過程中有違反法律的事實,向歐盟初審法院提起司法審核,結果在2010年4月被駁回。2010年5月,在其他企業放棄上訴的情況下,奧康鞋業只身應戰,再次向歐盟高等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重新審理。
奧康鞋業董事長王振滔說:“對抗歐盟反傾銷讓奧康學習到了更多的國際貿易相關的法律知識,學會了如何解決國際貿易紛爭,對未來奧康國際化大有裨益。現在回過頭來看,歐盟反傾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一件好事,這幾年奧康出口的產品結構和生產工藝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出口單價均達到了20美元以上,最高甚至達到了50美元。”
據王振滔介紹,6年來,奧康鞋業從來沒有停止創新的腳步。據了解,僅2007年,奧康鞋業提交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就達50件,2008年專利產品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40%以上,并成為“溫州市專利示范企業”,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合理應對贏發展
我國鞋類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集中度偏低,內部競爭激烈,這也給歐盟對中國企業實施反傾銷提供了“借口”。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由于反傾銷應訴耗時長、費用高,加上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規則意識淡薄,多年來,鞋類產品出口貿易一直受到反傾銷訴訟的影響。而金融危機后歐美制造業的復蘇乏力和貿易保護升級,更導致我國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反傾銷調查。
“此次奧康鞋業在歐盟反傾銷訴訟中取得勝利,對于鞋類產業甚至整個制造業出口貿易的示范影響不言而喻。”李健表示,奧康鞋業之所以能夠勝訴,在于合理利用歐盟法律條款,據理力爭,這也打消了其他遭遇反傾銷的國內企業的多重顧慮。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我國在應對反傾銷方面機制也越來越健全,并在具體案件申辯的技術層面發揮了越來越多的作用。
“不應對反傾銷,就意味著失去出口份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教授表示,企業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在國際市場將長期面對反傾銷等規則壁壘。“價格已經不再是出口產品的關鍵籌碼。走附加值比較高的品牌競爭路線,注重研發,注重品牌效應,技術立企,品牌強企才是中國鞋企的唯一出路。突破之道在于我們的企業練好內功,建立長期發展戰略,依靠技術創新和品牌塑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差異化競爭能力,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知識產權報 記者 李群 實習記者 王宇)
2012-11-22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