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 知識產權事業取得輝煌成就
發布時間:2012-11-12 來源:知識產權報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代表、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表示,我國的知識產權事業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訪黨的十八大代表、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
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同志在工作報告中明確強調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這令全國知識產權工作者備感振奮。”黨的十八大代表、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黨的十六大、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伴隨著黨和國家走過的輝煌歷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也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作為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田力普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感到欣慰。田力普說,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的知識產權事業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體系逐步完善
2007年,作為黨的十七大代表,田力普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了胡錦濤總書記作的十七大報告。“報告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高度,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田力普對此記憶猶新。他說,近年來,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特別是政策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為知識產權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田力普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在2005年就決定制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并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30多個部門密切合作,《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于2008年6月5日頒布實施。在《綱要》的引領下,我國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體系逐步健全,知識產權工作融入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中,“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理念漸入人心。
田力普特別提到,他今年在列席全國兩會期間,再次聆聽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堅定不移’4字擲地有聲,表明了我國政府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堅定決心。”
田力普告訴本報記者,在戰略實施體系外,近年來我國還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體系。以專利方面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為例,2005年4月,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正式啟動,這次修改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度提高了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加強了對專利權的保護,增加了維護公眾權益的措施,完善了外觀設計制度、對外申請專利的保密審查制度和強制許可制度等。
“第三次修改的專利法施行之際,正是我國企業迎戰金融危機、走出困境的關鍵時刻,第三次修改的專利法,為尚在危機背景下奮力拼搏的企業帶來了新的希望。”田力普說。
截至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專利法律體系,為保護中外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織就了更加嚴密的保護網,營造了更為良好的創新及開放環境。
能力快速提升
回顧黨的十六大、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的成就,田力普感慨地表示,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他表示,在我國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的基礎上,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田力普認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能力的提升尤為引人關注。他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組數字:201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163.3萬件,為2002年(25.3萬件)的6.5倍。其中,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52.6萬件,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1.2萬件,居世界第2位,國內發明專利授權占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的65.3%。同時,我國在去年還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申請1.6406萬件,居世界第4位。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3.02件,向“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目標指標邁出了一大步。
此外,在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并行運作”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的提升也為田力普所關注。“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力度,有效組織開展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執法行動。”田力普表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期間,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在全國范圍集中開展為期9個月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進行集中打擊,有效遏制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取得積極成效。
在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田力普由衷地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愈發感到,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