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區會商結碩果 共創廣西新未來
2012-9-25 10:25:00 來源:廣西新聞網
進入新世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部署指引下,廣西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北部灣開放開發戰略,著力打造中國-東盟開放合作平臺,著力做大做強做優工業,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快廣西發展的系列政策精神,國家科技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建立了部區會商工作機制。雙方齊心協力,共同推動中國-東盟科技合作、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廣西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重大工作,揭開了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廣西發展的新篇章。
部區會商為廣西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萍疾扛叨戎匾暎哟罅藢V西的指導和支持力度,截至2012年3月,累計支持各類項目經費達7億元以上。廣西也把科技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落實會商議題作為自治區“一把手”工程。在科技的強勁驅動下,廣西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2011年,廣西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1714.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昂首跨入了萬億元省區行列。尤其是在有色金屬、汽車、生物質能源、新材料、工程機械、特色優勢農業等領域,科技部給予了大力支持,使這些產業發展呈現騰飛之勢。
有色金屬產業效益進一步優化。鋁電解預焙槽控制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的“電腦用鋁合金高倍數盒裝散熱器產品”、“汽車用高性能鋁合金整體壓鑄及高強度鋼沖壓成形工藝與裝備”、“高純度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靶材”等項目研發取得突破,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使產業鏈不斷延伸。目前,廣西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有品牌影響力的交易中心,柳州華錫集團已成為全球銦錠產量最大、銦系列深加工產品最多的大型專業公司之一。
生物質能源產業迅猛發展。2011年,廣西木薯產量達180.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在全國排名第一,成為我國重要的非糧生物質能源基地。在科技部支持下,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物質能源酶解技術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發平臺相繼建立,對產業發展形成有力支撐�?萍疾恐斡媱澃才�3800多萬元支持廣西開展“高產、優質木薯新品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燃料乙醇高效生產共性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等單位承擔的“木薯非糧燃料乙醇成套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蔗糖業穩居全國第一。2011年,廣西甘蔗總產量達7270萬噸,食糖總產量達742.3萬噸,產量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繼續高居全國首位�?萍疾客ㄟ^支撐計劃安排4000多萬元,支持廣西開展高產、高糖甘蔗新品種選育和種植栽培技術研究。廣西農業科學院承擔的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糖能兼用甘蔗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順利通過驗收及科技成果鑒定,在糖能兼用甘蔗關鍵材料和技術的創新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制糖業領域,廣西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排在全國第一位。廣西制糖業的壓榨抽出率、煮糖回收率、糖分總回收率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汽車產業不斷攀升。2011年,廣西汽車產量達142.4萬輛,第一款廣西本土研發的中級轎車寶駿630正式上市銷售。廣西還成功開發出世界首臺可再生空氣混合動力柴油發動機及國內首臺達到歐Ⅵ排放標準的柴油發動機,自主研發的微型電動貨車及新型環保型“雙電”(“電池+電容”)純電動公交客車技術水平領先國內同行。柳州目前同時擁有上汽、一汽、東風、重汽等國內4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基地,培育出“五菱”、“乘龍”、“霸龍”、“風行”、“景逸”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知名品牌,成為我國7大汽車生產示范基地之一和12個“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
橡膠機械產業取得重大突破。廣西在國內率先掌握了大規格輪胎成型機和輪胎硫化機的研制技術,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大的機械式硫化機和我國最大的輪式裝載機。在成功開發全鋼子午線巨胎成型機、液壓硫化機等裝備基礎上,成功研發了“中華第一輪胎”等具有較高水平的系列新產品,結束了國外輪胎生產巨頭對全鋼子午線巨胎技術的市場壟斷。
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廣西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廣西農林漁牧業增加值達2047.30億元,比上年增長4.8%;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990.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1%�?萍疾恐С�1900萬元支持的“亞熱帶農作物及水產品抗寒抗凍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有效降低了農產品越冬風險。首創桑蠶育種“化性遺傳互補”技術,解決了亞熱帶桑蠶育種世界性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亞種間克隆水牛和世界首例冷凍胚胎克隆水牛,標志著廣西水牛生物技術全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與廣東省聯合啟動林產化工和水產星火產業帶建設,并申報認定第一批國家星火產業帶,獲得科技部批準。
科技部率先對北部灣開放開發作出響應。2008年,科技部批準建立北部灣高新技術產業帶,有力推動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創新發展。經濟區內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四市的GDP總和由2008年的2220億元增長為2011年的3862.35億元,年均增長達20.28%,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快、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經濟區內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擁有銀河科技、廣西新未來、南南鋁業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廣西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科技部批準建設。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廣西面向東盟國家的科技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東盟博覽會科技專題展成為品牌會展,中國-東盟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網初步建成,建立了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促進了我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技術展示、技術培訓、技術轉移等科技交流活動,使廣西真正發揮了我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橋頭堡作用。
科技部對廣西的生態環境保護歷來十分關注,在科技立項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廣西抓住時機,組織實施了桉樹人工林生態效應與調控機制研究、金屬尾礦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專項,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生態保護與修復能力得到提高,重化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成效明顯,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2011年,全區已獲批準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達23個,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3.36%,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6.1%。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依然保持了廣西“山青水秀生態美”的風貌。
科技部不斷幫助廣西提升科技創新平臺的層次。國家土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藥用資源化學與分子工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平臺獲科技部批準建設,實現了重大突破。柳州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從而使廣西國家級高新區達到三家,位居西部省區前列。柳州國家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桂林和南寧國家高新園區工業總產值均超過五百億元。桂林高新區成為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柳州新材料產業化基地等5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南寧市被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平臺的提升,為廣西發展贏得了更多的機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部區會商為八桂大地“轉方式、調結構”帶來了孕育著勃勃生機的春風。部區會商結出的累累碩果,更堅定了廣西人民奮發圖強、趕超跨越的信心。科技作為經濟主戰場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軍,將在未來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在即將開展的新一輪部區會商工作中,廣西將與科技部繼續緊密合作,共同推動雙方關注的議題加快落實,為推動廣西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加快“富民強桂”新跨越,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更加嘹亮的樂章!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