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競爭力:專利價值的深刻體現
近年來,通信行業的專利訴訟、專利競購,此起彼伏,應接不暇。尤其是蘋果與三星就智能手機專利侵權激戰正酣,最近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陪審團裁決三星侵犯蘋果6件專利權,賠償10.5億美元巨款,更是將這場專利戰推向了高潮,充分展現了知識產權競爭的激烈態勢。
在知識經濟時代,作為知識產權大家族中最具技術含量的專利,不僅僅表現為獨占性的法律權利和法律資產,更進一步表現為商業資產和策略資產:作為商業資產,專利可以為權利人帶來商業利益和經濟利潤,許多大公司正在享受著專利許可帶來的滾滾財源;而作為策略資產,專利正在為權利人帶來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并日益發展成為新型的商業競爭工具,甚至已經成為一些大公司相互平衡競爭關系的重要武器。
毫無疑問,專利正在逐漸成為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是什么導致了這一變化?
首先,產品的專利依賴度日益提升。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價格信息日益透明,只有通過創新保持產品的獨特性,才能脫身于價格戰的泥沼。同時,現代社會產品升級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這需要持續的創新加以保證。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依賴技術創新來維持生存與發展,提升競爭優勢并強化競爭力。這種創新如果不想被模仿和抄襲,當然需要專利的保駕護航。長此以往,但凡有些技術含量的產品,都對專利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比如制藥行業的“專利懸崖”,就深刻地表現了企業對于專利的依賴性。一旦專利藥被仿制藥沖擊,定價權就會被削弱,銷售量也會流失。有分析認為,全球最賺錢的藥物立普妥于去年美國專利權到期后,在2012年銷售額將下降70%。沒有專利保護,仿制藥廠將會卷走立普妥的滾滾財源。
其次,專利已經成為新的競爭戰場。互為競爭對手的企業都在搶占專利制高點,數量龐大的專利支撐起一個又一個像IBM、微軟、華為等專利帝國。由于專利申請量急劇攀升,導致在同一行業,專利本身甚至形成了市場準入門檻和所謂的“專利灌木叢”,甚至只有穿過相互交織的專利叢林,企業才能獲自由競爭的機會。這種基于專利建立的競爭障礙,不僅讓大公司競相追逐專利申請量或專利收購,也讓中小企業不得不加入專利競賽的潮流。
去年8月中旬,谷歌花費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意味著谷歌將掌管摩托羅拉移動1.7萬件專利和7500件專利申請——這筆寶貴的知識產權財富,將能幫助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抵御來自其他科技巨頭的專利訴訟。谷歌CEO拉里?佩奇直言不諱地說,谷歌就是奔專利而去。
此外,專利化生存越來越普遍。作為知識產權專賣店的高通公司是其中的典范。高通2011年四季度財報顯示,其專利許可收入高達14.44億美元。這種力量在市場和競爭中迅速傳遞,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放棄利潤較低的生產環節,專注于附加值較高的創新和營銷。在這種變化的背后,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使得知識產權在一些公司已經從傳統的支持性部門轉變為核心的業務部門或利潤中心。
與此同時,專利也日益成為商業伙伴甚至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紐帶,從而開啟另一種專利化生存方式。據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至2011年,微軟與全球各大企業簽署了600多個專利技術許可協議,其中甚至包括其競爭對手。在微軟看來,通過專利許可奠定的合作策略,對微軟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非常重要。
事實上,隨著競爭環境的變化,專利本身的戰略價值,也逐漸獲得企業的認可。比如,專利成為創業板上市公司彰顯自己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的重要符號,成為大股東通過許可使用費優先獲取企業利潤的重要杠桿。凡此種種,專利的價值日益超越了經營管理,而上升到企業戰略的層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報 記者 袁真富)
12-09-24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