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重視知識產權
8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發布《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其中強調要重視農業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加大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維護好農業技術市場秩序。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農業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除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主要是農業科技的核心領域、關鍵環節缺乏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水平依然不高,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支撐能力不強。因此,“十二五”期間農村經濟發展必須重視知識產權支撐,提高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優化糧食品種結構方面,要積極選育高產優質糧食新品種,做大做強種業;加大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鑒定,創新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創制改良育種材料,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加強優勢種子繁育基地建設,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完善品種審定、保護、退出制度,強化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提高糧食作物良種普及率,促進糧食增產。在地理標志產品方面,要加大農產品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力度,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在農業科技方面,要加快推進前沿技術研究,在農業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精準農業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技術自主知識產權。
據悉,《規劃》還提出,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培育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產品;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目標是到“十二五”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
12-08-16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