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三级在线观看网站,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1024国产基地永久免费旧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高校專利哥":看上去很美?

  近年來,高等院校頻現專利哥。大學生專利申請量呈快速增長趨勢,但是轉化和實施率卻較低——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日語專業的大三學生小楊這段時間喜憂參半,喜的是他提交的3件發明專利申請已進入實質審查階段——此前他用近3年時間收獲了191件實用新型專利,被大學同學稱為專利哥。憂的是,至今沒有一件專利得到轉化與實施。

  近年來,像小楊一樣的專利哥在大學校園里越來越多。很多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高等院校通過政策措施和獎勵制度,鼓勵、激勵大學生科技創新。大學生提交專利申請的熱情也越來越高,并涌現出了一批較有價值的大學生專利。

  如今,高等院校的創新氛圍越來越好,但是,由于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不適應企業和市場需求以及專利信息發布不及時等原因,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專利轉化實施率很低,轉化后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更是少之又少。也就是說,高校的大學生專利很難獲得市場認可,大部分都沉睡在校園中。

  如何讓更多大學生的專利走出高校、實現專利與產業的對接?業內人士指出,高校應調整導向,幫助大學生開拓市場,使其專利成果更適應企業和市場需求。同時,加強高等院校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研結合,并探索建立專利轉讓交易平臺,讓大學生專利破繭成蝶,實現轉化和產業化。

  現狀 高校頻現專利哥

  大學生專利申請量持續增長

  近年來,國家對高等院校的創新投入逐漸加大,而高等院校對國家科研項目也非常重視,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大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使得大學生參與科研立項以及提交專利申請的熱情高漲。很多大學校園里頻現專利哥,他們做出了擰毛巾的機器、手腳可以同時驅動的新型滑板車、水陸兩用的自行車、可以自動升降方便清洗的吊扇、可伸縮和拆卸的羽毛球拍……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日語專業的大三學生小楊,只是眾多大學校園專利哥的一個縮影。這些專利哥有的擁有十來件專利,有的擁有幾十件專利,還有的擁有上百件專利。提交專利申請對于大學生來說不是難事,特別是對于大學校園的研究生,他們的任務就是課題與研究,專利是其研究成果的體現之一。河海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主任婁保東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講,大學生專利多產生于學校實驗室或是學生自己的發明創造。河海大學除了上述兩種途徑外,還有一個大學創業訓練計劃,約有10%的大學生專利申請從中產生,出自該校實驗室和學生自己的發明創造分別約占50%40%

  據統計,河海大學2008年在校大學生提交專利申請28件,2009年超過50件,到2011年達到了120件,2012年,僅前5個月提交的專利申請就超過2011年全年,達到了133件。婁保東說:河海大學的大學生專利申請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

  記者還了解到,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大學生,截至目前即已累計提交了6000余件專利申請。中國計量學院手中握有超過3件專利的在校大學生就有70多位,除理工科學生外,不乏來自經濟管理、法學等專業的文科生。其中,學生為獨立發明人申請并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分別為10件和近500余件。值得一提的是,該校以學生為發明人的專利授權量名列全國高等院校前列。

  問題 專利轉化率較低

  多數專利技術脫離企業和市場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專利數量雖然呈持續增長趨勢,但是大多數學生專利科技含量相對較低、不能滿足企業和市場需求,以致大學生專利轉化實施率不高。同時,由于大學生專利信息發布不及時,導致很多專利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也是大學生專利轉化實施率低的一個原因。

  大學生專利多來源于實驗室和生活,在校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研發獲得的專利成果中,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并不多,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專業素質,都很難與企業研發團隊形成的技術成果相提并論。婁保東向記者介紹,在河海大學近400件大學生專利中,實用新型專利居多,僅有11件為發明專利申請。而且,河海大學50%左右的大學生專利產生于學校的實驗室,這些專利的理論性比較強,多處于實驗階段,距離轉化為成熟產品還有很長一段過程。雖然也有一些企業拋來橄欖枝,但是真正合作成功的案例還沒有出現。

  導致大學生專利無法轉化為市場成果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閉門造車。很多大學生專利脫離了企業和市場需求,根本沒有摸著企業和市場的。一家江蘇企業工作人員表示,很多大學生專利技術外表光鮮,但是缺乏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企業拿到以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考慮到成本等原因,研發能力不強的企業也沒有能力進行再研發。同時,雖然也有部分大學生專利含金量很高、專業性很強,但是企業卻由于缺乏相關技術的專業人才,沒有能力完成后續的研發和產品落地工作。

  發展 加強產學研結合

  探索建立學生專利轉讓機制

  大學生專利快速增長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大量的創新成果被閑置,那就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以及產業化的實施者,可以通過引進高校大學生已經創造完成的部分專利,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再進行研發和推廣,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學生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呢?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很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專利成果,很可能只是市場或企業需要產品上的一個技術點,而一個成熟的產品可能由數個或數十個技術點構成。因此,建議高等院校與企業加強產學研結合,真正實現其專利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學校應該主動走進地方科技園區,在研發前就與企業做好溝通,讓學生了解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技術,真正把科研項目具體化、市場化。婁保東向記者介紹,為了解決大學生專利接地氣的問題,江蘇省知識產權局與河海大學聯合成立了江蘇專利創造與運用實驗基地,以期有效促進大學生專利的轉化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另有合同或約定的則從其約定。我國的大學生專利中有很多是通過學校平臺獲得的,也沒有特殊約定,因此屬于職務發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技處一位教師向記者表示。因此,校方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探索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專利轉讓交易平臺,讓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專利真正有據可依、有規可守。

  相關鏈接

  國外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模式

  二戰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對大學研究開發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并向大學提供研究設備。政府不定期組織高校與聯邦政府、地方經濟關系的評估,但一般不直接參與高校技術轉移。1980年,美國頒布拜杜法案,規定由政府經費所支持獲得的發明專利原則上歸發明者所在的研究機構所有,同時給予發明人獎勵。這一法案大幅促進了政府、企業、大學在技術創新、轉移上的合作。專利許可是美國大學技術轉移的主要形式。

  日本在1998年頒布了關于高校技術成果向商業界轉移的法律,鼓勵大學設立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機構。由中介機構組織專家評估高校披露的技術,有商業前景的技術會被考慮作為專利申請而提交。2004年,國立大學進行法人化改革,規定大學可通過轉讓教員的職務發明專利技術獲利,使國立大學大大地增強了積極性。(知識產權報 記者 薛飛)

                                                      12-07-13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站點信息 備案號:桂ICP備11001984號-1 版權所有·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億星網絡
相關鏈接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國商標網    國家版權局    廣西知識產權局    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廣西科學技術廳    
桂林市科學技術局    桂林國家高新區    廣西專利資助與獎勵網上申報系統    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酉阳| 商水县| 谷城县| 比如县| 梁平县| 广宗县| 麻栗坡县| 广水市| 南召县| 宣威市| 青岛市| 台中市| 甘谷县| 浠水县| 丹东市| 平武县| 唐海县| 绥滨县| 肇庆市| 林芝县| 博客| 长岭县| 嵊泗县| 甘肃省| 大竹县| 古蔺县| 汝阳县| 阿城市| 方城县| 北安市| 大埔区| 涞水县| 曲靖市| 朝阳市| 咸丰县| 保亭| 吉水县| 华宁县| 定日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