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專利權,智慧也變錢"
知識產權報 記者 周渝利 2012-05-07
一串紅提賣上100元、1公斤的草莓可賣到140元……盡管價格挺高,但成都市雙流縣的這些農產品仍然不愁銷路。
“雙流的這些農產品之所以能贏得市場的認可,不單單是品質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農民對知識產權的充分運用。”雙流縣永安鎮科協秘書長、鎮知識產權工作站站長付加林在接受采訪時,帶著自豪的口氣向記者介紹起當地開展知識產權工作以來取得的成績。
永安鎮位于雙流縣城東南25公里處,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地瓜種籽繁育基地、市麻羊生產基地、市核心蔬菜基地。近年來,PVC立柱長廊、絲瓜藤靠接苦瓜藤技術等一批農民提交的專利申請就誕生在這里。
“在農村開展知識產權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于農民而言,知識產權能不能帶來財富,不能靠說,而是要靠做。通過看得到的實例,農民才能對知識產權有興趣。”在回憶當初成立永安鎮知識產權工作站時付加林告訴記者。
絲瓜藤靠接苦瓜藤技術是永安鎮“土產”的專利。這種技術不但提高了苦瓜的抗病能力,而且延長了苦瓜的采摘期,使其產量至少提高20%。這種從農民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新技術,對于壯大該鎮的蔬菜產業和促進菜農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專利給農民帶來“甜頭”的事件還在不斷涌現。
永安鎮是從10年前和紅提結緣的。經過5年培育發展,紅提在這里逐步形成規模,并成功改良為適合在當地生長的高產“永安紅提”。同時,永安也出現了一批種植紅提的高手,村民蘇炳中就是其中之一。在長期的種植過程中,蘇炳中一直在考慮一種靠葡萄長久增收的模式,最后他把目光鎖定在建葡萄走廊搞觀光旅游上。此后,他經過多年嘗試,發明了PVC廊架立柱。在縣知識產權局的引導、鼓勵下,2007年,蘇炳中提交了“紅提廊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并獲得了專利權。
蘇炳中的這件專利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經與蘇炳中協商,鎮政府決定出資購買PVC廊架立柱專利技術,使全鎮紅提葡萄種植業主在永安鎮都可使用該件專利。如今,蘇炳中的這件專利技術已獲取許可費數萬元。
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申請專利的積極性,雙流縣知識產權局還在永安鎮舉辦了農民專利撰寫培訓班,對各村的50多名科技示范戶進行專利撰寫的培訓。同時,永安鎮還制定了鼓勵農民申請專利的獎勵政策。“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專利工作的開展。僅在去年,全鎮的專利申請量就有20多件,今年又有20多件。”付加林說。
如今,永安鎮的知識產權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除了紅提協會外,永安鎮的地瓜研究協會也成立了知識產權工作站。“我們知識產權工作站除了開展專利工作,還要指導農戶開展商標、版權等其他的知識產權工作。現在,這里的農家樂有注冊商標、紅提協會有證明商標。”付加林說,“知識產權的運用給農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現在,每畝土地的收入可達上萬元,遠遠高于當初的幾百元。”
記者感言:
“有了專利權,智慧也變錢。”這是記者在永安鎮采訪時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實際上,在雙流縣的各個鄉鎮,在推動知識產權工作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除了專利,雙流的冬草莓、枇杷、二荊條辣椒等一批農產品也相繼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通過身邊的實例,農民們切身感受了知識產權的價值,從而激發了農民對知識產權工作的積極性,有力地幫助農戶增產增收。可以說,雙流縣農村知識產權工作成效顯著,離不開基層知識產權工作者的努力。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