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知識產權事業“十二五”規劃:深入貫徹 全面落實(下)
國家質檢總局:強化制度、完善保護、促進創新發展
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國家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中,與國家質檢總局有關的工作包括標準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知識產權執法打假和保護等相關工作。這些領域對于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對于規劃來說,抓好貫徹落實是今后工作的主要著力點。
該負責人介紹,質檢部門承擔著執法打假、口岸監管、標準制修訂、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等方面的職責,同時也是負責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的部門,特別在原產地地理標志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地理標志保護工作整體態勢良好。
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發揮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積極作用,至今共批準實施了對國內近1200個產品實施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其中涉及到食品、農產品、工藝品等,范圍涵蓋了31個省區市。國家質檢總局還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參加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知識產權的談判,與歐盟、日本、哥斯達黎加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相關的互認協議和工作組會議的備忘錄,先后批準了法國的干邑酒、蘇格蘭威士忌在中國產品的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的注冊保護。
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國家質檢總局深入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積極推進執法打假長效機制的建立。截至今年9月,共出動執法人員93萬人次,查處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及假冒偽劣違法案件7.9萬起,涉案貨值48億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309起。
談到規劃相關內容的落實,該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劃部署,“十二五”期間,國家質檢總局將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打假力度,建立保護知識產權的長效機制;同時將完善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制度,推廣保護經驗,推動保護工作科學發展,目前已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四川、江蘇等省設立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區;進一步完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和檢測體系,力爭按照規劃要求,在“十二五”期間推動國家質檢總局相關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國家版權局:健全體制、激勵創新、加強版權保護
國家版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早在今年4月19日,國家版權局已經對外發布了《版權工作“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版權規劃),對版權領域今后5年的版權工作進行總體部署和規劃。
根據規劃,國家版權局將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著力完善版權法律制度,加大版權執法力度,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增強版權保護意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努力營造良好的版權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大幅度提升版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促進版權相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經濟、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使版權工作在“十二五”時期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基本相適應,版權法律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備,版權監管體制和機制更為健全,版權法治和社會環境進一步改善,版權公共服務體系和功能進一步加強,版權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大力支持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時代特點的優秀作品創作,培育一批有重大影響的版權相關產業和版權企業,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提高,版權的國民認知度達到80%以上,侵權盜版行為明顯減少,版權保護的社會環境和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明顯改善,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在版權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版權工作的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國家版權局將版權重點工作分解到年度工作計劃中,制定了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序開展。在健全版權法律體系方面,將推動著作權法的全面修訂,不斷完善著作權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在加大版權執法力度方面,將保持嚴厲打擊侵權盜版的態勢,推動軟件正版化,建設國家版權監管平臺,提高版權保護水平;在促進版權相關產業方面,將進一步完善作品登記制度,積極推進全國版權示范城市、單位、園區(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版權相關協會和權利人組織的作用,在加強版權宣傳教育方面,將堅持重點專題宣傳和日常宣傳相結合,營造良好版權環境;在妥善開展國際應對方面,將加強與國際版權組織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妥善處理版權多、雙邊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擴大版權對外影響。
該負責人表示,版權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基礎條件之一,版權工作的好壞與文化發展密切相關。規劃頒布后,各級版權行政部門和相關單位將全面把握全會基本精神,在貫徹落實版權規劃的基礎上,抓好規劃的貫徹實施,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版權工作的新局面,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