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船舶技術專利數量有增長
近年來,我國船舶技術領域專利數量增長迅速。“十一五”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公告的船舶建造、修理、配套和海工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量為7380件,是“十五”申請總量的2.2倍。其中,國內專利(指中國企事業單位或者公民提出的專利申請)6599件,國外專利(指國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在中國提出的專利申請)781件。
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公告的船舶技術領域專利數量為2634件,是2006年的3倍。“十一五”期間,船舶技術領域專利數量年均增長率達到32.1%,高于我國申請專利年均增長率。其中,國內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率為33.8%,明顯高于國外專利的19.2%。這說明,隨著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國內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增強,運用專利手段保護技術創新的能力不斷提高。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公告的“十一五”期間船舶技術領域6599件國內專利中,發明專利為2645件,占總量的40.1%;實用新型專利為3954件,占總量的59.9%。在781件國外專利中,發明專利為737件,占總量的94.4%;實用新型專利44件,占總量的5.6%。由于發明專利申請涉及的技術方案必須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等要素,因此,發明專利的技術含量往往比實用新型專利高。國外專利中接近95%的申請為發明專利,國內發明專利僅約40%,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內專利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專利質量有待提高。
在國內專利申請中,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為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七○二所、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海事大學等高校和國有企業,其專利量約占國內專利總量的9%;在781件國外專利中,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為德國貝克船舶系統有限及兩合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日本三菱重工株式會社、島野株式會社和瓦錫蘭有限公司等船舶建造和船用設備生產企業,其專利量約占總量的15%。這說明在船舶領域,國內尚未形成一批具有明顯技術優勢的船舶企業。
國內外專利均主要集中在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船用設備等技術領域(B63B小類)。其中,國內為2307件,約占總量的35%;國外為325件,約占總量的41.6%。不過,兩者的技術側重有明顯差異,國內專利偏重于船舶設計和建造,而國外專利明顯偏重于海洋平臺技術,這說明近年來國外企業開始著重關注海洋平臺領域的技術發展。(中國水運報)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