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將要面對的是知識產權的競爭。隨著知識的日漸豐富和傳播途徑的增加,高中學生每天要面對的信息量和需要學習的知識量都大大多于過去,創新能力也較以前有了較大提高。但由于知識產權文化的缺乏,我國高中生對知識產權的了解還處于一知半解的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限制了其創造力,而且還影響了我國整個社會知識產權文化氛圍的營造。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當前我國知識產權文化的現狀,就必須從高中教育開始進行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使高中生樹立知識產權觀念,形成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和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意識,并明確保護知識產權的途徑。
素質教育需要知識產權
高中教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通識性教育階段,第二個是文理分科教育階段,這兩個階段的劃分以文理分科的時間為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人才,而高中教育的目的在于為大學等高等教育培養合格的人才。無論是通識性教育還是文理分科的教育都離不開對高中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尤其是在教育體制改革以后,素質教育成為高中教育的核心,我國的高中教育已不停留在填鴨式教育階段,而是向著培養全方位人才的階段發展。
素質教育是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輸送基礎知識牢固、品德優良、精神可嘉的全方位人才,要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全面的發展的優秀學生。隨著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內容也是不斷完善的。進入21世紀以后,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知識產權文化素養的高低甚至成為一些國家判斷國民素質高低的因素之一。
近年來,我國也越發注意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從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大趨勢來看,高中教育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育階段有必要與時俱進地與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大方向保持一致,將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納入素質教育的內容。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并不僅僅是一個關于知識產權概念的意識,其本質上是一種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和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觀念。一個知識產權文化素養高的人,不僅懂得保護自己,而且懂得尊重他人。新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產權文化培養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知識產權教育應提上日程
在高中教育中,不管是通識性教育還是文理分科教育都涉及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對他人成果的使用對高中生進行教育,二是鼓勵高中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創作出自己的成果,且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必須研習語文。在這一教育過程中,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始終貫穿其中。一方面,在高中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他人作品可能會涉及到以著作權為主的知識產權問題,學生們自學和課外使用的一些資料也可能涉及到知識產權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知識產權觀念和意識,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在無意間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一般來說,高中生使用他人作品是為了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所以不會侵犯作者的財產權益,屬于合理使用的范圍。但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在合理使用的情況下,仍然應當尊重作者的各種權利,需要指明作者的姓名和作品的名稱等。這樣做是對作者的尊重,高中教育就需要培養高中生尊重他人的基本素養,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可以使高中生明白在使用他人的勞動成果時需要尊重他人。高中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和建設者,如果從小就培養成了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習慣,那么當他們長大了以后也會在各個方面尊重他人,將有利于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在網絡日漸發達的今天,高中生對作品的使用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或家里,有很多高中生選擇了網絡上與大家公開分享自己找到的學習資料。有了知識產權文化意識,不僅能使高中生了解到哪些資料是受版權保護的,而且可以使高中生明白對這些資料應當怎樣在網絡上使用。
有媒體曾報道,有一高中生曾因為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他人的文章但沒有署名而被控侵權。事后,該高中生就此事進行了道歉、刪除了博客上的文章,并聲稱自己并不知道在博客上粘貼他人的文章需要寫明作者的姓名和文章的出處。雖然這只是個例,但由此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高中教育中知識產權文化培養的不足。倘使在高中教育中納入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那么這件事情就會很少發生。
鼓勵學生培養創新能力
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一方面可以規范高中生對他人作品的使用行為,避免他們在無意中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也能使其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在高中教育鼓勵高中生創作自己成果的任務方面也會涉及知識產權的問題。知識產權的權利人沒有年齡大小的限制,也就是說,高中生也可以成為知識產權的主體。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中生對自己創作的成果多抱漠不關心的態度,多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我國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可能會大大降低。
筆者認為,加強高中生的知識產權文化培養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人們總是對自己享有權利的事務最為關注,高中生也不例外。在對高中生進行知識產權文化培養的情況下,高中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創作的成果是享有知識產權的,而且其該成果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是受到保護和尊重的。在知識產權意識的引領下,一是可以鼓勵高中生加大自主創新,多創造自己享有知識產權的成果;二是可以促使高中生對自己享有知識產權的成果進行保護。
我國傳統社會以義務為本位,現代民主社會則以權利為導向。一個民主社會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兩方面的素質:一是懂得尊重他人的權利,二是懂得保護自己的權利。高中生作為人民民主社會中公民的一部分,也需要具備這兩方面的素質,而知識產權文化的培養正有利于培養高中生這兩方面的素質,使其能成為人民民主社會中的合格公民。
當前,大部分學者都在討論知識產權教育融入大學等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也明確提出在高等學校中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由此可見,知識產權教育在高等教育和素質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鑒于知識產權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在高中教育階段就應當給高中生打下知識產權的基礎,使其具備相應的知識產權文化基礎,以便其在高等教育中順利地接受相關的知識產權教育。同時,由于高中生的知識儲備、學習任務安排等問題,高中教育又不宜引入太多、太深的知識產權教育內容,所以知識產權文化培養是最適宜高中教育的知識產權教育內容。高中教育中的知識產權教育應以知識產權文化培養為主,輔以其他知識產權基礎知識的教育,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高中生的知識產權意識,使他們了解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加大高中生本已繁重的學習任務,且適合于其所處的年齡階段、知識儲備和智力發展水平。
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式
近幾年來,我國開始逐漸重視中小學教育中的信息道德教育,如《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就明確要求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的信息技術部分也把“提升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作為課程的第一理念。由此可見,在網絡信息化的大潮下,信息道德教育在我國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在信息網絡時代下,知識產權文化培養更是信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對規范高中生在網絡環境下的行為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有利于我國網絡環境的凈化和規范化。在高中教育中引入知識產權文化培養應符合高中生的特點,筆者認為,可以根據高一、高二、高三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程度設置不同的信息道德教育課程,并將知識產權文化培養作為信息道德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其中。如高一可以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高二可以學習一些知識產權理論知識和案例,高三可以學習一些知識產權與信息道德等相關的綜合知識。
總之,將知識產權文化培養納入高中教育體系不用花費太多的人力、物力,也不會占用高中生太多的時間,但其對高中生素質的全面培養和提高卻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知識產權文化培養應融入高中教育體系,使其為祖國未來棟梁的培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知識產權報 作者 馮延兵)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