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計到‘十二五’末,發明專利的年申請量將會比現在翻一番,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自己的專利。”2月1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播出了對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的采訪,對我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事實作了報道和解讀。
當天的《新聞聯播》在“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專欄中,以多家企業利用知識產權開拓市場、依托知識產權加快創新的實例,形象地解讀了通過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事實。
《新聞聯播》的報道中提到,“十一五”期間,我國共制定修訂有關知識產權的法規和規范性文件54項,出臺主要政策措施82項。“十一五”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專利申請超過430萬件,占專利法實施25年以來受理總量的60%以上。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46萬件,授權量達到49萬件,分別比“十一五”之前20年的總和增長了一倍。
“十一五”的5年間,全國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創新水平明顯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專利申請量達到1000件和5000件以上的企業分別有232家和30家。2010年,我國企業提交中國專利申請近60萬件,約占同年國內專利申請總量的五成,與2005年相比增長近3倍。在2010年授權的發明專利中,企業申請所占的比重比2005年增長了1.4倍。更多的創新主體將擁有專利作為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法寶和利器。《新聞聯播》的報道稱,目前,僅湖南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已經超過100家,創造的產值占到該省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6%,知識產權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貢獻日益增大。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依靠在燒結領域擁有的399件國內外專利申請,贏得為巴西設計生產7000萬美元的鐵礦石燒結設備訂單;步長集團如今98%的銷售收入是依靠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創造出來的。
據《新聞聯播》的報道透露,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申請年受理量將達到75萬件左右,為“十一五”末年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的兩倍。
全程參與此次采訪報道的一名中央電視臺記者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近一年來他曾3次采訪田力普局長,從采訪期間的所見所聞中深深感受到我國知識產權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真切體會到了知識產權獨特的魅力和力量。(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