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知網訊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12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撰文《譜寫知識產權事業輝煌篇章》。
全文如下:
“十一五”期間,知識產權事業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持續提升,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增強,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專利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間,我國累計受理專利申請超過430萬件,占專利法實施25年以來受理總量的60%以上。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46萬件,授權量達到49萬件,分別比“十一五”之前20年的總和增長了一倍。
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
“十一五”期間,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英明決策,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法律法規體系得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首次將知識產權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該綱要不僅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指南,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綱領性文件。為統籌協調推進戰略實施,同年10月,國務院批準建立了由28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作為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舉措,2009年10月1日,第三次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正式施行。這次專利法修改,通過提高專利授權標準、完善審批程序等條款,更好地激勵和保護創新,引導和規范市場主體全面提升運用專利制度的能力。其間,我國的《專利審查指南》完成了第五次修訂。
截至“十一五”末,我國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以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專利代理條例和國防專利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核心,以地方性立法、司法解釋以及國家和地方有關規章為補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專利法律體系和專利管理制度體系。
專利審查能力持續提升
“十一五”期間,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我國的專利申請大幅增長,專利審查能力駛入快車道。
五年間,我國受理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專利申請年均增長達到20.9%,發明專利申請年受理量穩居世界第三。面對申請數量大幅增加,我國實施“加快審查消除積壓”專利審查攻堅計劃項目,使發明專利審查結案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8%。同時,通過建設審查質量保障體系,采取綜合性質量控制措施,使專利審查質量穩步提升,公眾信心指數和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
在專利審查質量穩步提升的基礎上,專利審查周期逐步縮短。發明專利申請從進入實審程序到結案的審查周期已從“十五”期間的53個月大幅下降至24個月;實用新型專利審查周期由“十一五”初期的9個月縮短至4個月;外觀設計專利審查周期由“十一五”初期的6個月縮短至3個月。
2007年8月,啟動了中國專利電子審批系統、專利檢索與服務系統的建設。2010年2月24日,全流程基于電子化代碼文檔和圖形文檔的電子審批系統上線運行,實現從提出專利申請到專利權失效全流程的“無紙化”,提高了專利電子申請審查的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
知識產權保護扎實推進
“十一五”期間,我國探索并形成的行政和司法“兩條途徑、并行運作”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更加完善,并取得切實成效。
2009年,編制印發《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編寫《2009年全國及地方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擇要》,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28家成員單位共同制定年度《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連續三年聯合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召開“全國外商投資企業保護知識產權座談會”,在全國共設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67家,遴選38家機構成為全國專利保護重點聯系基地,初步建立了與權利人的溝通對話機制。
五年間,泛珠三角、長三角等多個跨省專利執法協作機制逐步完善,在案件受理立案、調查取證、案件移交、處理決定方面開展深層次的執法協作,有效加強了知識產權執法信息交流和執法協作。其間,圍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開展了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執法活動。
今年10月1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了在全國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有效維護權利人、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實際行動表明了我國政府堅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決心和信心。
經濟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十一五”期間,從迎接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挑戰,到大飛機上馬、高鐵刷新世界紀錄,再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事實證明,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2009年,我國GDP為34.05萬億元,較4年前增長近1倍,而同期專利申請量為97.6萬件,增長超過1倍。“十一五”期間,獲得第十二屆中國專利金獎的15個項目,從實施專利項目至2009年底,新增銷售額1293億元,新增利潤168億元,新增出口額31億元,有效推動了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五年間,積極推動與相關部委合作,聯合制定出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知識產權管理暫行規定》,建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優先審查機制;為落實國家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加強了知識產權戰略布局;組織開展重大經濟活動的知識產權信息分析,為做好行業知識產權工作提供支撐;積極開展向國外申請專利資助工作,資助金額共計1.39億元。
全國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力度不斷加大。2010年,我國企業申請專利近60萬件,約占同年國內專利申請總量的五成,與2005年相比增長近3倍。2010年,授權的發明專利中,企業申請所占的比重比2005年增長了1.4倍。華為、中興等一批擁有專利優勢的中國企業,依靠專利“武器”開疆拓土;太極集團等一些民族品牌,專利產品的利潤占企業總利潤的90%。“十一五”期間,我國的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總量接近3.6萬件,而之前10年的總和還不到一萬件。為我國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創造了條件。
“十一五”書寫精彩篇章,“十二五”續寫新的輝煌。在這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轉折點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努力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以建設世界知識產權強局為目標,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網)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