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情況通報會,公布了近5年來的10起涉外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以及該院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的總體情況。據了解,該院受理的涉外知識產權案件5年間激增470%,而審理所用時間相比5年前少用了61天,審判效率有了顯著提高。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隨著外國企業對華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數量不斷增長、涉案標的額不斷增大。2006年至2010年10月間,北京市一中院民五庭共受理各類涉外知識產權案件2691件,占全庭總收案數的28.4%,起訴標的額高達3.3億元,當年受理案件數量從2006年的241件升至2010年截至10月之前的1367件,案件數量增幅高達470%。
與此同時,案件類型多樣化的趨勢也進一步突顯。在這些案件中,既有跨國企業對于中國市場的開辟和維護時經常遇到的馳名商標認定問題,也有涉及外方專利技術的“高精尖”問題。為了確保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及時實現,避免因訴訟時間拖延造成損失擴大,該院不斷總結審判經驗,提高審判效率。2001年至2005年,該院審結一件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的平均周期是233天,從2006年至2010年該院已審結的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所用平均周期僅為172天,審判效率有了顯著提高。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高級法官、新聞發言人陳銳表示,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舉世共睹,但是由于種種因素影響,外界對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特別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了解的還很不夠,甚至存在誤解。這次向社會公布近五年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情況,如實反映了我國司法環境的優化和我國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的進步與成效,徹底打消了部分國際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疑慮,提高了外企在華投資經營的信心。
本次情況通報會還發布了10起涉外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包括了知名搜索引擎服務商(美國)Google公司授權原告谷歌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訴北京谷歌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案、日本株式會社建伍訴福建冠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三被告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案、美國微軟公司訴攢機商侵犯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意大利知名巧克力生產商費列羅公司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駁回復審行政案等多起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涉外知識產權案例。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